轻便 + 专业 Carver Saturn II 千元声卡上市首测:打破千元声卡不能兼顾的怪圈

2024 年度混音师应该重点关注的两款插件:Metric Halo 家的 MIX Head 和 MBSI

叮咚音频黑五来袭:今年软件最划算的折扣,错过再等一年!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这 9 个浪费时间的坑你都踩过吗?

TinG 添加于 2021-12-05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几乎每个音乐制作人都有过在工作室中浪费时间的经历,像什么花30分钟调整插件、花一下午打磨某个音乐部分,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虽说音乐制作一般都不是什么线性的流程,但浪费时间对于棚时费而言代价是很高的,即使不花钱也算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当我开始追求某些难以实现的音色时,我就觉得陷入了所谓的“创造力陷阱”。这时我会停下来,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一点是否会显著影响别人对你歌曲的第一印象?

说实话,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就能回答得出来。但当你开始上头,花大量时间去无意义地调整录音中的细枝末节的时候,它就会非常有意义了。如果歌曲中的某个问题确实造成了客观影响,那花一下午去打磨就是值得的;但如果是那种很容易被忽略掉的问题,或者是你不确定的问题,那就要好好考虑下花时间去打磨它能否在听众欣赏时带来同等比例的效果提升了。

坑有大小,形式也有不同。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遇过的最耗时的、也是最应该避开的坑。


1.别修复本来就没毛病的声音

这种情况我已经遇到无数次了。每次我做好了一些东西之后,本来音色没毛病,录音也没毛病,但我就是喜欢问自己一句:“万一还能做出更好的效果呢?”

听着熟悉不?也许你的直觉告诉你需要更多的混响,所以你就调,但是感觉怎么都不对,所以你就接着调,然后加更多效果器。直到过了一段时间,你还没有调出想要结果,这时再关掉所有的处理效果,你就会发现其实刚才所做的东西并没有带来任何提升。

如果你有能力辨别出乐器音色的真正问题,那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虽说我在工作室中也是一直在搞各种创意实验,但在把控制作风险和自我放纵之间,界限我还是划得清的。知道什么时候是“足够好”,是所有制作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某些东西可以用,那就不要再花时间去“打磨”了,继续往前走才是正道。


2.别对背景声浪费太多的时间

如果你在Pro Audio Files上面读过我的其它文章,就会知道我一直在反复提这些问题。编排中的有些东西就是要比其它东西更重要,而在背景元素中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则分为多种形式,从不断调整沙锤录音的立体声麦克风摆位,到着了魔似的调整Soft Pad的参数设置,都是很好的体现。

虽说沉迷在这些细节中可以让你获得满足感,但你不得问问观众会不会感同身受?

如果遇到了那种值得投入精力的主要元素,比如人声、鼓和领奏乐器,那当然该花时间去做了。如若不然,使用越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越好,而且你得限制下自己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如果别人压根就不喜欢你的作品,连一遍完整的都听不下来,那你的这些所谓的“小细节”就没有任何存在价值。


3.切勿尝试通过效果器完全改变音乐

想要让你的乐器音色听起来正确,就得追溯到按下第一个音符的时候。这一点对于物理乐器无疑是正确的,而对于拥有相反特性的数字合成器也是成立的,甚至对于采样来说这一点更为适用。如果你想要的军鼓是比较脆的那种,并且拥有如德芙般丝滑的音尾,那就没有什么是比直接调整采样的音高更能实现你的愿望的了。如果你想要的底鼓,是复古灵魂乐中那种比较紧实的感觉,那轰鸣的808底鼓就不会满足你的需求。

所以遇到大部分需求时,花点时间从源头寻求解决方案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实在找不到100合适的素材,那就先找个差不多的,再开始使用效果器进行处理。花5分钟浏览硬盘上的采样可能会比得上花30分钟去对比不同的处理效果,毕竟有时候所做的处理到最后才会发现是一无是处的。


4.不要把自动化当成主要目标

你可能会遇到一条自己不满意的领奏旋律,然后开始提升它的音量,但提升过后又会觉得太响。这时你就会在各处做音量自动化,但做完之后又会发现中间某个地方的音符被盖住了,所以你又会针对这个音符进行自动化的调整。最后过了一小时,你终于画出了一条看起来非常炫酷的音量曲线,但其实这个问题原本只要15分钟就能得到解决。

所以在开始上头之前,你先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其它的处理方式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或许使用均衡器进行某些衰减就能让声音融合到混音中去;又或许是整个曲子做了过多的压缩,导致动态丢失太多,才会显得领奏旋律过于突出;又或许是其它乐器上进行了不必要的过度处理等等。一般来说简单的处理不仅仅是更快,听起来的效果也会更好。至于详细的自动化调整,只是最终的手段罢了。


5.不要在录音棚里搞排练

终于到了周末,你该去约好的棚子里进行录音了,手里揣着新筹划的歌曲,心里无比兴奋。这时候你发现主唱并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但还可以在棚子里继续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你该不该这样做?在棚子里搞优化,可以录到感觉很棒的版本,也能做出灵感涌现时难以复制的激情;但这种行为同时也相当于一种危险的赌博,尤其是在棚时和棚时费有限的情况下。

尽管很难,但我们应当先保留不成熟的想法,等准备好了再去录。如果你发现自己怎么录都录不好,那就属于排练不足,这时候就应该考虑下该怎么好好利用棚时了。因为排练不足而在棚子里浪费的时间,照样会一分不差地收你的钱,所以还是实际点,看看能不能平时多找点时间去进练习。如果还没有练好,那最理智的做法还是改日再去。


6.边处理边录会更快

你录了一条音轨,觉得差不多了,但或许人声的有些地方还要调下音高,又或许是吉他的某些地方卡点有些不准。所以你又录了一遍,觉得这遍应该没问题了!好吧,可能还是有问题,不过下一遍可能就真的没问题了。

如果多遍录音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太明显,那就说明可以停了。如果里面有问题,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话,那就可以执行素材编辑的步骤,这样总比再录一次、再播放一次、再评论一次、再决定要不要重新录一遍要省时得多。


7.边录边处理会更快

你可能会感觉到疑惑,上面这种情况不是我经历的最多的吗?但实际上相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临时起意来到录音棚的人。有些人来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确实特别棒,但第一遍录音并不能完全做好。

如果你是个制作人,那这时候就要由你来判断需不需要再录一遍,或者说继续往下进行。有时候,进行素材编辑比较快一些;但有时候,素材编辑也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导致进度滞后。一定要学会辨别什么素材是稍微处理下就能用的,什么素材是应该再录一遍的。


8.别在该自己做决定时拖拖拉拉

“嗯,我也不太确定,我觉得挺好,但你们觉得怎么样?”

当这些词从你自己的嘴里蹦出来时,就比较危险了。试图根据所有人的一致意见来做决定,会显著影响办事效率。如果你是制作人,那整个乐队或艺人都在指望着你能有专业的判断,所以你理应承担起这份责任。如果实在要给别人传递点什么坏消息、或者说点逆耳忠言的话,那最好学点话术什么的。阻止错误思想的蔓延,但是帮别人实现更好的结果,这样你的客户和伙伴就会更加心满意足,而不是单纯浪费棚时和棚时费。


9.切勿被设备吸引注意力

最后一点对我来说太熟悉了,而且可能你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以前我在播放录音的时候经常感觉不到满足,所以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能提升录音质量的设备。我不断了解并幻想拥有各种乐器、麦克风和硬件效果器,但实际上我根本负担不起,也没打算去买它们。当然,我见识到了一些炫酷的设备,但我可以在闲暇之余再去进行了解,而不是浪费录音的时间。

跳出这个坑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设备。与其在eBay上乱逛,不如研究下如何通过自己的设备做出想要的音色。现在网上资料很多,其实你在Pro Audio Files就能找到一些不错的东西!

事实上,我在录音之路上走过的一些奇怪的弯路,有时候能让我发现有趣的东西,有时候也会给我好好的上上一课。这些课我不能说上得很值,但它们确实也激励了我去追求正确的事物。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现实就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去尽可能好地完成歌曲制作,而不是“学到珍贵的一课”。

无论是从大局上把握歌曲,还是解决真正实际的问题,亦或者是只关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的东西,都是值得投入时间去做的。聚焦于自己所熟知的事情有助于为你的音乐拉来更多听众,至于其它的一切都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21年11月第188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