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gee Duet 2 苹果专用音频接口评测
Apogee跟Apple上了同一条船之后,其行事方法也越来越Apple了。Duet 2在我看来更像是对Duet第一代各种错误的弥补(好比iPad2是对iPad第一代各种错误的弥补),他们网站也在数个新功能和改进里说明“此项是听取了客户意见而改的”,包括:
- Duet使用了极为坑爹的非平衡输出接口;Duet 2改成平衡输出接口了。另外它们又单搞了一套接口小辫子Breakbox,只要花钱甚至主输出可以变成XLR卡侬接口
- Duet只有两路输出,耳机和主输出都走完全一样的通道,甚至音量调节都是联动的;Duet 2变成四路输出了,耳机和主输出分离
除此之外,Apogee还希望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更“Apple化”(如图1),于是为Duet 2添加了最炙手可热的触控操作功能──但又出于成本的考虑不能把它做成一块缩小的iPad触控屏幕,所以只在面板上设计了两个小圆圈作为触控操作区域──好歹是搭上了触控操作这班车,在概念上击败其它音频接口。对了,连它的外形看起来都像是一个缩小了的iPad(如果没有那个大旋钮就更像了)──一圈银色的外壳,里面镶嵌着亮黑色的触控区域。
图1:Duet 2
在开始之前,咱们先来对比一下Duet和Duet 2:
Duet | Duet 2 | |
总览 | ||
接口 | 火线400 | USB 2.0 |
发布时间 | 2007年9月8日 | 2011年4月4日 |
价格 | 4950元 | 5950元 |
支持系统 | Mac OS X | Mac OS X |
音频接口 | ||
精度 | 24bit/96kHz | 24bit/192kHz |
输入接口 | 2个 | 2个 |
输出接口 | 4个(耳机和非平衡主输出) | 4个(耳机和平衡主输出) |
延迟 | 32采样数@96kHz:4.6ms 64采样数@44.1kHz:7.23ms |
32采样数@96kHz:3.6ms 64采样数@44.1kHz:5.8ms |
话放增益 | 75dB | 75dB |
扩展小辫子上的接口 | 2个XLR卡侬输入 2个TRS大三芯输入 2个大两芯输出 |
2个XLR/TRS混合输入 2个大三芯输出 |
幻相供电 | ||
特殊功能 | ||
电平显示 | 7段LED | 全彩OLED |
操作显示 | 全彩OLED | |
触控操作 | ||
反相 | ||
软限制器 | ||
衰减输出 | ||
单声道输出 | ||
切换耳机监听通道 | ||
官方附件 |
视频评测:
我依然为每秒上下十几万的大忙人读者准备了超清视频评测,介绍并演示了Duet 2所有的功能,直接观看(iOS设备观看地址):
外观赏析:
Duet 2的做工相当好,尤其是前面板,银色的铝制外壳和里面的黑色面板衔接的非常流畅。大旋钮当然也可以作为按钮使用,它滚起来也是那种一卡一卡的感觉,这样你能够以最小的单位来调节音量和增益(如图2)。尽管旋钮很大,但转动起来没有任何偏移感。OLED显示屏幕在不亮的时候不仔细看的话会以为不存在的(仔细看还是能看到它是深蓝色,跟周围的黑色区域有明显不同),当你把它连接到电脑上,出现4路多彩而细腻的电平表的时候,不知道的朋友一定会吓一跳──这个OLED屏幕真的很神奇(如图3)。
图2:大旋钮和旁边的两个触摸区域
图3:OLED高分辨率全彩色屏幕
Duet 2的背后跟前面一比就感觉没那么精细了,不过好歹你只是把它放在桌面用,不会像iPad那样拿在手里用,背面可以帮助其固定在桌面上的黑色橡胶底座糙点就糙点了,不追究了(如图4)。
图4:背面
背面其实还有亮点,那就是跟Duet一代一样的Made in the USA。
最后看看Duet 2的小辫子──就是甩出来的接口(如图5)。首先,小辫子与Duet 2本地连接线有锁扣(如图6),可以防止小辫子不慎脱落。然后看两个XLR/TRS混合输入接口(可加48V幻相供电连接电容话筒,可连接线路输入,也可连接高阻吉他),都使用的是Amphenol接头(如图7),外圈的封闭都很厚实,给人一种很放心的感觉。两个主输出接口都已经是平衡大三芯啦。咦,耳机输出在哪里?在Duet 2本体上(如图8)。
图5:小辫子
图6:连接线有锁扣
图7:Amphenol的XLR/TRS混合输入接口
图8:大三芯立体声耳机输出在机器上
全彩OLED屏幕和触控操作:
一般情况下这个OLED屏幕会显示出4个电平表(如图9),从左到右分别是:
- 输入1电平
- 输入2电平
- 主输出电平(如果被静音会显示M标志)
- 耳机输出电平(如果被静音会显示M标志)
OLED屏幕确实不是盖的,分辨率极高,尽管你使劲用眼睛看也可以看到像素点,但谁也不会凑那么进去看电平吧?而且即便我把眼睛看瞎也没法数清楚电平表到底有多少“段”,像素点太密集了。不过Duet似乎并未完全利用好这个屏幕,电平的显示不是特别的平滑,我感觉电平表最小的显示单位是三个像素点,而非一个像素点,所以看上去不平滑。
图9:默认四个电平显示
Duet 2的大旋钮也可控制这四个电平,当前被控制的是高亮的,转动旋钮就可以了。要切换控制另外一个参数,就要按下大旋钮,但只能顺序在四个中间循环切换,不能跳。另外我发现一个事儿,就是Duet第一代的大旋钮是可以作为MIDI控制器去控制任何音乐软件的,而Duet 2将这个华而不实的功能去掉了。确实,这样做完全没任何意义,就让它控制音量就好啦。
再说左右两个触摸区域,在大旋钮的左右两侧,圈出了两个圆圈,这个就是触摸区域了(如图10)。它完全是平的,跟周围的材质摸起来没任何区别,但并非是下方加了压感探测装置,因为你用指甲再使劲戳也是无效的,用其它柔软的东西按压也是无效的,所以我怀疑是用了跟iPad类似的生物电感应装置──你必须用自己的手指肚儿触摸这个区域才会有反应。
图10:摸摸~~
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必须摸的特别准才可以,摸歪一点就不行了,而这个区域着实的不大,特别是如果你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是完全看不到这个区域在哪里了──必须凭感觉了──用时间长了你自然就知道在哪里了。刚开始用的时间里,你还真很难“一摸准”。我觉得Apogee有点为了触摸而触摸,为了赶时髦而赶时髦,为了噱头而噱头,实际的体验并不好,尤其在光线很暗的地方,一而再再而三摸不准后你真的会抓狂。
这两个触摸区域的功能是可以自己在Maestro 2软件里设置的(如图11),但一个触摸点只能有一个功能(如果短按和长按能分配不同功能就好了,那样就有四个功能可以快速实现了),包括:
- 无操作(避免误触)
- 静音(可以是主输出或耳机或二者一起静音)
- 音量衰减(可以是主输出或耳机或二者一起衰减)
- 单声道输出(可以是主输出或耳机或二者均单声道输出)
- 切换耳机输出的通道(输出1-2/3-4、输出1-2/调音台、输出3-4/调音台)
- 清除电平表显示的爆音红灯
图11:设置两个触摸区域的功能
软限制器、48V幻相供电、反相、采样率、输入接口阻抗这些不经常调节的参数就都无法用触摸来控制了,毕竟要是不小心误触就很要命了,你可以在Maestro 2软件里找到它们的设置(如图12)。
图12:Maestro 2软件里设置输入端口的阻抗
当你触摸并激活一个功能之后,OLED显示屏幕上会有提示告诉你操作成功,防止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摸准了。
CoreAudio延迟和使用:
Duet 2在延迟方面做的很好,最小的14sample下CoreAudio输入延迟只有1ms多(如图13、14)。
图13:14sample CoreAudio 48kHz延迟时间
图14:512sample CoreAudio 48kHz延迟时间
Duet 2在第一次安装的时候会自动联网检查固件,如果不是最新的或自动升级(如图15),这点设计的太好了!但不好的是,在打开Maestro 2软件之后就找不到检查固件更新的地方了,就是说以后有新固件了还要手动去Apogee网站下载,一是麻烦,二是你不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知道有新固件这件事儿了。
图15:自动检查并安装新固件
Pro Tools 9兼容性:
Duet 2在Pro Tools 9里工作良好,即便是64sample缓冲也没问题。在Pro Tools 9的设置里可直接打开Maestro 2软件对Duet 2进行调节,没有任何问题。
图16:Pro Tools 9里的Duet 2
单独购买的Breakout Box:
Duet2虽然将Duet的非平衡输出进化成了平衡输出,但依然不能满足一些变态发烧友的需求,那么不妨单独购买官方的Breakout Box(如图17、18,现在还未上市,价格也未公布)。它其实就是另外一套接口小辫子。跟以前的Duet一样将XLR/TRS混合输入接口又拆成了两个分别的XLR和大三芯TRS输入(可切换为高阻吉他输入),不过最给力的是输出接口升级成了XLR卡侬接口。这一切都镶嵌在一个铝制的外壳里,看上去更牢固。
图17:Breakout Box
图18:Breakout Box铝制外壳
补充RMAA音质测试:
由于Duet 2没有Windows驱动,而RMAA又没有Mac版本,所以我只能绕一个圈子,先在Windows的RMAA输出测试WAVE音频,再到Mac里用软件回放这段测试音频的同时将Duet2的输入和输出连起来录音,得到录音结果再拿回RMAA进行对比分析。由于这涉及到要使用软件回放WAVE,所以难免会加入声染,因为你知道每个软件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它们在导出时也会导致声音有所变化。所以以下结果仅供参考(如图19、20),我使用的是Reaper for Mac软件做的录音和导出。
图19:24bit/96kHz总评
图20:24bit/96kHz总评频响
具体的RMAA测试结果请看这里。尽管说结果仅供参考,但底噪和动态这两个参数肯定是错不了的,因为软件回放和录音不会消除底噪,所以-111dB的底噪应该就是实打实的了(这还是输入输出的双重底噪哦),这足以让Duet2跻身于顶级便携音频接口之行列了吧?
优点:
- Apogee目前最高品质的USB 2.0便携式音频接口
- 首款使用全彩OLED屏幕和触控设计的音频接口,电平显示极为细腻
- 内置了一些实用的录音工具,包括软限制器、衰减输出、单声道输出、反相
- 音质、延迟、做工都是一等一
缺点:
- 作为Apogee,推出一款不支持iPad的USB接口有点说不过去吧?
- 不支持Windows系统
- 跟RME Babyface比起来,接口数量和丰富程度都太寒酸
- 触控操作更像为了触控而触控的噱头(赶上iPad热潮?),实际操作并不实用
价格:5950元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我在25楼提到的10KHz、20KHz,只是举一个典型的频率数字而已。即使厂家需要的低通滤波器是要切掉20KHz以下的信号,实际的低通滤波器,也很难做到那么准确,甚至左右声道实际上还很难做到同一个频率的低切。另外,所谓的低切频率,通常只是比带通信号低6dB,不是完全没有声音。这些关于滤波器的性能指标,都是相对数值,没有绝对的“静音、零输出”。
23-25楼有提到20KHz以上的超高频,但没有提到20Hz以下的超低频,怎么扯到超低频去了?坦白说,我对超低频的了解很有限。尽管有厂家推出能产生20Hz以下超低频信号的产品(不是低音炮,产品的具体名称我忘记了),号称能让人心情轻松、愉悦,是否真的有效,我从来没有去探究,也无法证实其功效。
至于人体(耳朵,还有其它器官)能否感受到20KHz或20KHz的信号,当然有部分人的耳朵确实是金耳朵,能听到比一般人要宽的带宽;在音乐会现场,你也能通过身体感受到一些低频的鼓声、座椅专递的震动等等。不能绝对。也有一些人,特别是老人,很难听到,例如10KHz(或其它频率)以上的声音,这也是客观存在的。
至于大卡车,不见得其噪音就是在20Hz以下的。需要发出20Hz的声音,震动的物体需要每秒震动20次(20个完整周期),假如噪音是由发动机的转动发出的,意味着,发动机的转速是每秒20转,每分钟1200转。刚从百度搜索得知,柴油发动机的转速是从1100转到3200转(汽油机的转速更高),所以,柴油机在低转速(怠速)的时候,是可以发出20Hz的低频的,但假如略加油门让汽车跑起来,其噪音是高于20Hz的,甚至最高去到54Hz。但假如涉及到路面发出的噪音,就很难估计其频率了。
HIFI,严格来说,所有的现象、听感、感受都是科学,都可以用科学去解释清楚。可惜实际上,因为HIFI所涉及到的技术的含量太低,创新空间有限,发展速度太慢(或者说很少发展空间),厂家、媒体、枪手被迫把大量的玄学混入HIFI。最典型的玄学,就是“耳朵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耳朵收货”等等。我的发言,只是想让大家知道,HIFI是科学,假如你认真的话。
我认为,你没有做过实验,无法判断是否对20KHz或以上的信号有感觉。而只是偏信HIFI厂家的所谓宣传。其实实验可以很简单,你可以用声卡回放一个22KHz的信号,用耳机或箱子来听。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在同一音源+耳机或箱子下,10KHz可闻,22KHz若可闻,你需要把音量调高很多(或者说要把22KHz的信号的增益调大)。
你对96khz或者192kHz带来的听感提升,是存在严重误解的。96khz或者192kHz对比44.1KHz或48KHz,带来的听感更好,更多是在声音密度、细腻度、顺滑程度方面,而不是超高频更好。这也就不难理解,不少的音频接口、功放,不管采样率是多少,都直接把20KHz以上的信号切掉的,更不用提有多少箱子能正确回放20KHz以上的信号了(反而不少箱子,特别是金属膜高音单元的箱子,其高音单元谐振频率是略高于20KHz的,就是为了避免20KHz以下受到干扰)。
所以,宣传20KHz以上的信号能带来听感变化,是很不负责的。也无需提,有多少自然界存在的乐器能发出20KHz以上的声音了。
带宽问题,这个是很难扯清楚的,
1、通常来说,信号的有效带宽,是采样率的一半略少,如对于某些滤波器来说,44.1KHz采用率对应截止频率22.05Khz,很容易就会影响 15KHz-20KHz的频响曲线。但假如把采样率设置到96KHz、甚至192KHz,截止频率远高于20KHz,也就不会影响15KHz-20KHz 的频响曲线。
2、有厂家直接设置20KHz的数字砖墙滤波,无论采用率是多少;
3、有厂家,会让你选择数字滤波器,甚至可以网络下载更新;
4、已经有DAC芯片,集成多个数字滤波器的程序,让开发者无需编写相关程序;对应的产品,你只要通过遥控器,就可以更换另外一种数字滤波器。目前已经有这类产品,这也是HIFI产品的趋势;
5、很多产品宣传20Hz-40KHz的带宽,也宣称人耳可以感知20KHz以上的音频,其实是为了产品宣传而已,20KHz以上的信号对于人耳是没有意义的;
6、数字滤波器的具体名称、参数、算法细节等等,很少厂家会公布,因为不同的数字滤波器,不单单影响频响曲线,还会影响相位,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自我曝光未必是好事。
1820M的声音和LYNX2的声音的区别,一方面是可能采用了不同的数字滤波器,另一方面是模拟电路的不同。其实LYNX2的功能比EMU的1820M 要强大,假如单纯比模拟输出来说哪个更好,是不够客观的。至于回放方面的设计,本来就是充满妥协的,若你用EMU所使用的滤波器,超高频会有衰减,但 THD很低;若你用LYNX的,频响很平直,但THD略高;模拟电路的设计也是如此。只能说两家的取向不一样,不能说哪家更好。
哈哈认领20楼回19楼,
咱们整个版聊了!有空发EMAIL吧,交个朋友,fxystudio@hotmail.com
对于DAN LAVRY的理论我唯一心存疑惑的地方就在于假如用192KHZ并且加大BANDWIDTH的话是否波形要比BANDWIDTH限制在20KHZ的波形要更细一些,看来还是真有厂家认为不加低通滤波会好一些。但我记得加低通滤波器的原因就在于防止IMAGE对低频的干扰。我忘了具体这些技术名称是什么了,请赐教。我不是学电子工程的,只是对ADDA非常的感兴趣。
恩,貌似我说错了,EMU的卡的声音和LYNX的声音的区别主要是模拟电路的不同造成的。你认为EMU的卡其实要比LYNX更客观吗?